云仓(云仓储)作为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,涉及大量专业术语。以下是一些核心和常用的云仓专业术语,按类别划分:
一、 核心概念与模式
云仓: 指基于云计算、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,实现仓储资源(仓库、设备、人力、系统)在线化、共享化、智能化管理和调度的仓储服务模式。核心是“资源共享”和“按需服务”。
第三方云仓 / 3PL云仓: 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营的云仓网络,为多个品牌商或电商提供仓储和配送一体化服务。
平台型云仓: 大型电商平台(如京东物流、菜鸟网络)或物流平台自建或整合的云仓网络,服务于平台商家。
共享云仓: 强调仓库空间、设备、人员的共享利用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
智能云仓: 高度应用自动化设备(如AGV、AS/RS)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技术的云仓,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作业。
前置仓: 部署在靠近消费者(如城市商圈、社区)的小型仓库,用于存储高频、急需商品,实现极速配送(小时达/分钟达)。云仓网络通常包含前置仓节点。
中心仓/区域仓: 云仓网络中存储全品类或区域核心商品的大型仓库,负责向下一级仓库(前置仓、城市仓)补货。
二、 仓储操作流程术语
入库: 货物接收、验收、信息录入、上架存储的过程。
预约入库: 供应商/货主提前预约送货时间。
收货: 核对送货单、实物接收。
验货: 检查货物数量、质量、规格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。
上架: 将验收合格的货物放置到指定储位的操作。上架策略决定放置位置。
在库管理: 货物在仓库存储期间的管理。
储位管理: 对仓库内货位进行规划、标识、分配和管理。
库存管理: 对货物数量、状态(良品、残次品、待检品等)、效期进行管理。核心是库存准确率。
盘点: 定期或不定期核对系统库存与实际库存是否一致。类型包括全盘、循环盘点、动碰盘点。
库内作业: 移库、补货、整理、包装材料管理等。
库存周转率: 衡量库存流动速度的关键指标。
出库: 根据订单需求拣选、复核、打包、发货的过程。
订单处理: 接收、审核、分配订单。
波次拣货: 将多个订单合并为一个批次(波次),按照优化路径进行拣选,提高效率。
拣货: 根据订单信息从储位取出商品。方式有按单拣、批量拣、分区拣、接力拣、语音拣、灯光拣等。
复核: 核对拣选出的商品与订单信息是否一致(品、规、数)。
打包: 将复核无误的商品进行适当包装,贴上物流面单。
称重: 对包裹进行称重,用于计费和物流交接。
出库交接: 将打包好的包裹移交给快递/物流公司。
退货逆向物流: 处理客户退回商品的过程。
退货入库: 接收、验收退回商品。
退货处理: 检查退货原因、判定状态(可再售、残次品、报废等)、进行相应处理(重新上架、返厂、报废等)。
三、 系统与技术术语
WMS: 仓库管理系统。云仓的核心大脑,负责管理仓库所有作业流程、库存、人员、设备,并与外部系统(ERP, OMS, TMS, 电商平台)对接。
OMS: 订单管理系统。处理来自不同销售渠道的订单,进行统一管理、分发(至WMS)和状态跟踪。
TMS: 运输管理系统。管理运输计划、承运商选择、运费结算、在途跟踪等。
ERP: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。企业的核心管理系统,通常与WMS集成,提供采购、销售、财务等信息。
API: 应用程序接口。不同系统间实现数据交换和功能调用的桥梁,对云仓高效对接上下游系统至关重要。
EDI: 电子数据交换。一种标准化的电子文档(如订单、发货通知、发票)交换方式。
PDA / RF枪: 手持数据终端。用于仓库作业人员扫描条码/二维码,实时采集和传输数据到WMS。
条码 / 二维码: 用于标识商品、库位、包裹等信息的图形编码,是自动化数据采集的基础。
自动化设备:
AGV: 自动导引运输车。用于自动搬运货物。
AMR: 自主移动机器人。比AGV更智能,可自主规划路径。
AS/RS: 自动化立体仓库。高层货架+巷道堆垛机,实现高密度自动化存取。
自动分拣线: 通过条码扫描、称重测体积、摆轮/交叉带等装置自动将包裹按目的地分拣。
自动打包机: 自动完成开箱、填充、封箱、贴标等打包流程。
四、 绩效与成本指标
库存准确率: (系统库存数量与实物库存数量一致的比例)。云仓服务的核心KPI之一。
订单履行准确率: (准确无误完成订单的比例,包括品、规、数)。
订单履行时效: 从订单创建到发货出库的时间。24小时/48小时发货率是常见要求。
库存周转率: (一定时期销货成本 / 同期平均库存价值)。衡量库存效率。
库容利用率: (已使用库位 / 总可用库位)或(已使用仓库体积 / 总仓库体积)。
人效: 人均处理订单量或作业量(如入库量、拣货量)。
仓租费: 按占用仓库面积/体积/时间收取的费用。
操作费: 按入库、存储(按件/托/天)、拣货、打包、出库等操作环节收取的费用。
增值服务费: 如贴标、二次包装、定制包装、质检等额外服务的费用。